欢迎咨询我们:400-0379-440 

新闻中心 PRODUCT DISPLAY

河北丛林穿越徒步穿越酷热丛林:享受视觉盛宴寻找哥伦比亚的“失落之城”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01-11 572 次浏览

  佩尔迪达城规模之大,设计之复杂,河北丛林穿越令人叹为观止:遗址面积达32公顷,部分建筑历史可追溯至7世纪,有平台、广场、运河、仓库、石径和石梯,很多都保存完好。

  这是我们徒步穿越哥伦比亚丛林的第3天。接近清晨5点的时候,我们还在狭窄的铺位上熟睡时,向导艾琳·保罗(Ailyn Paul)过来叫早。

  她隔着勉强能保护隐私的蚊帐,喊着我们旅游团的绰号,意思是“汗流浃背的一帮人”。“该起床啦!是时候造访失落之城了。”

  于是,我挣扎着穿上潮湿的长袖衬衫,在营地狼吞虎咽地吃了鸡蛋和玉米饼。一小时多一点后,我连走带跳跨过Buritaca河,站在山脚1200级石阶的起点处,凝视着延伸的台阶。如果拾级而上,更高处便是我们的目的地:佩尔迪达城(Ciudad Perdida),哥伦比亚的“失落之城”。古时候,泰罗纳人在南美的这片区域定居了一千多年,直到1500年代早期首批西班牙殖民者入侵。

  此后的400年,佩尔迪达城逐渐被人遗忘;直到1970年代,失落之城被无意发现,重见天日。佩尔迪达城规模之大,设计之复杂,令人叹为观止:遗址面积达32公顷,部分建筑历史可追溯至7世纪,有平台、广场、运河、仓库、石径和石梯,很多都保存完好。河北丛林穿越

  考古学家推断,过去可能约有2500人住在山顶。如今,河北丛林穿越想要一睹佩尔迪达城的风采,需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。前往遗址只有一种方法:徒步往返将近48公里,穿越围绕遗址的哥伦比亚雨林,丛林中酷热难耐,山峦起伏,蚊虫肆虐。

  新冠疫情大流行前,佩尔迪达城的旅游业自从2008年以来出现爆发性增长。不过,作为探险目的地和考古遗址,佩尔迪达的名气还是不如南美最重要的遗址马丘比丘(Machu Picchu);2019年,每日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参观马丘比丘,其中绝大多数观光客放弃徒步,选择乘坐火车和汽车前往景点。

  相比之下,进出佩尔迪达城的方式就是徒步,去年每天也吸引了约70名游客。迄今为止,对这片区域有控制权的组织包括4个土著部落和哥伦比亚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所(Colombian Institute of Anthropology and History),他们均抵制方便游览的计划。河北丛林穿越(比如,他们已多次驳回修建缆车帮助游客进入的提议。)

  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圣地亚哥·吉拉尔多(Santiago Giraldo)称,他已在该地区工作了20多年。

  尽管如此,河北丛林穿越这里到处都在兴建快餐店和住宿营,说明了游客人数增加,当地对旅游业的依赖性增强。这些趋势也折射出哥伦比亚全国的情况:世界银行(The World Bank)的数据显示,2010到2018年,哥伦比亚接待的国际游客数量从140万增加到390万左右,增长了将近两倍。

  佩尔迪达城分布在Buritaca河畔山丘的山顶和山坡上,河北丛林穿越是这片区域几百处古泰罗纳人定居地中的一处。遗址被抢掠团伙重新发现时,惨遭洗劫,直到团伙的一名买家提醒了波哥大黄金博物馆(Gold Museum)的官员。于是引起了哥伦比亚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所考古学家的兴趣,他们于1976年来到这里(重新发现遗址的文章,篇幅较长,但值得一读)。

  考古学家猜测,遗址上好几处独特的部分、河北丛林穿越大量复杂的多层平台以及其他石结构建筑,分别在社交、商业、政治、居住和仪式方面起到了作用。中轴线上分层布置的上升的平台,横跨了狭窄的山脊线;较大的平台很有可能用作民众或政治活动的公共区域。从山顶俯瞰,这些原始的平台似乎奇迹般地从不断蔓延的丛林中涌现了出来。

  从观光客的角度来看,遗址最引人注目(也有点令人不安)的是,游客可在大多数空旷的场地上自由闲逛。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由遗址布局本身造成的。“这种建筑风格与我们的格格不入,”吉拉尔多解释道,“我们的理解是,那里其实根本就没有私人或公共空间。这会让很多人感到有点不安,也难以分辨出哪些东西归谁所有。”

  佩尔迪达城有神秘而厚重的历史。考古研究已经发现,在目前可见的平台下方好几米处埋有建筑物,表明最早在7世纪左右,就有人定居于此。(这里很有可能在12世纪左右形成目前我们所见的格局,后来受到16世纪晚期一波又一波传染病周期的影响被遗弃。)

  佩尔迪达城旅游业的兴起,基本上是由于长期控制该地区的反叛团体被遣散。多年来,暴力活动的威胁——绝大多数都跟古柯作物的种植和可卡因生产相关——把游客挡在了外面。

  例如,2003年,哥伦比亚马克思主义游击队组织ELN(民族解放军)成员绑架了参观遗址的8名游客,其中一部分游客被囚禁了101天。(我们的主向导易得乐·穆尼奥斯[Iderle Muñoz]讲解道,河北丛林穿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世界各国持续关注并报导绑架事件,最终带来了游客数量激增,这真是意想不到的营销活动。)

  如今,这片区域的暴力活动不再对徒步者产生严重的威胁。哥伦比亚军方在遗址内和周围建立了好几个军事基地,似乎能对沿路发生的事故施以援手,也能保护此地安全。

  在很多方面,佩尔迪达城堪称可持续旅游的典范。这里禁止无向导的独自徒步。游客必须支付115万哥伦比亚比索(约300美元)参加旅游团,团期4到5日不等,由向导带队,费用含三餐(用骡子驮)和简陋营地的基本住宿。(我参加的是Expotur,几名向导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多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)所有向导、厨师、搬运工和骡夫都是本地人或附近圣玛尔塔的常住居民。露营地也是本地所有。换言之,从徒步者身上赚到的钱,会流回当地社区。

  据估计,围绕佩尔迪达城的圣玛尔塔内华达山脉(Sierra Nevada de Santa Marta)中,居住了6万左右的原住民和35万名农民。

  向导公司致力于促进社区互动,有意义的交流也时有发生。河北丛林穿越例如,在旅途中,本地人两次展示并讨论了他们的poporos,这是一种很私人的装置,用于存放烧焦后压碎的贝壳;把贝壳放在嘴里,与嚼碎的古柯叶混合后一同服下,有助于激发古柯植物的活性成分。向导也争先恐后地指出,旅游业帮助了大约600户当地家庭,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。

  遗址的名气越来越大,也不可避免地与当地居民产生了摩擦。交流有时充满问题。一些本地人通过在沿途棚屋里售卖补给、与经过的游客打招呼,积极跟徒步者建立联系。而另一部分居民似乎被惹恼了,这也是情有可原的:每天都有稳定数量的游客涌来,惊奇地盯着当地人看;越来越多的游客堵住了路,留下了垃圾,还为基本上远离现代生活的土著文化引入了未经认可的高科技。

  此外,很多观光客(其中绝大部分是国际游客)属于这样的社会经济阶层,比普通人相比,他们对气候变化会产生更严重的影响。因此,他们的到来,对土著生活方式构成了存在性的威胁。我从未如此清晰感受到全球旅行引发的道德困境——直到徒步的最后一晚,科吉(Kogi)部落的一名老者恳求我们尊重大地母亲。

  抛开文化、历史和考古的因素,或许徒步前往佩尔迪达城最激动人心的一点,就是遗址激励着游客努力穿越哥伦比亚雨林,一路上草木繁盛,风景优美——虽然根据绝大多数的行程安排,仅有3小时探索遗址。

  圣玛尔塔内华达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脉之一:动植物种类数量惊人,约630个物种的鸟类栖息于此,其中很多是本地品种或仅当地才能找到。

  沿途路边,丛林里树木盘根错节,矗立着,像一堵无法穿越的墙。不止一次,当我凝望丛林深处,惊叹于婉转的鸟鸣声,或难以置信花朵鲜艳的色彩,竟然不觉时光流逝;回望徒步路线,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团队不止1小时。于是疾步前行,赶上大部队。

  但有时快跑是不可能的。在某些时候,徒步充满艰辛,让人感到筋疲力尽:我们暴晒在炽热阳光下,顶着高温和闷热,在陡峭的泥路前行;一路上,蚊子始终在耳边盘旋,我的头部、颈部、手臂和双腿饱受叮咬的威胁。天,徒步开始才10分钟,河北丛林穿越汗水便浸透了我的衣服。虽然在背包里有几件换洗的衬衫,但几条徒步裤从来就没有彻底干过——每天晚上,我呼吸着湿热的空气,绝望地把裤子晾起来。对此我并不介意,这是对丛林魅力的证明。

  徒步也强迫我切断了与所有屏幕的联系,这是令人感到愉快的;平常,这些屏幕无处不在,发出亮光,占据着我的非睡眠时间。如今,新冠疫情大流行,我的日常生活几乎每一项都依赖于数字连接,这样的日子似乎难以想象。

  在我们露营的最后,3天没有滚动屏幕后,我把手机交给了快餐店的女服务员,付了5000哥伦比亚比索(1.25美元),她为我输入了营地的Wi-Fi密码。开手机主要是为了备份一些照片。但突然之间,消息接踵而来:朋友和家人的短信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、股市下跌的新闻——世界出乎意料地崩溃了。

  政府啊!股市啊!它们似乎离我出奇地遥远!如果有什么能让你意识到股市有多么的难以捉摸,那么我发自内心地觉得,股市就像丛林的现实一样:早上起床后,穿鞋前必须抖一抖鞋子,确保甩掉里面可能有的蝎子。

  当然,今年2月的徒步,现在感觉似乎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了——那是个不同的世界,不一样的时代。4月的第3周,我致电之前其中的一名向导艾琳,河北丛林穿越得知当地旅游业已经无限期暂停。艾琳说,疫情之下,她立即想到了土著部落,河北丛林穿越担心他们是否安好;如果接触新冠病毒,他们可能特别容易感染。但她跟众多旅游业前线工作者一样,也关心向导、厨师和搬运工同事过得好不好,所有这些人的生计都依赖于徒步者。

  至于遗址本身,倒没有什么理由担心:佩尔迪达城已经幸存了下来,蛰伏的历史也很长。这一次,伟大的泰罗纳城再度隐匿于丛林,因探险暂停而失落,却没有被人遗忘。